出版稿子

  • 古澤良太的編劇法 - Ming Pao Daily News D04 | 副刊/世紀 | 世紀.影話 | By 林綸詩 2017-10-27 《乒乓情人夢》(圖)11 月9 日在港正式上畫,編劇古澤良太是華文區知名度較高的日本編劇,主要是作品《Legal High》(2012)得到很好的反應,遠超他的長壽劇《相棒》(2005...
    6 years ago

9.27.2006

唔病唔知同事好

去到網吧 (office的電腦區)
Amy說 你沒有口罩嗎
嘉恩說 你還是快點去看醫生吧
然後二人合唱 不如你返埋自己個位

仲有人趁我病 拿我漫畫 !
早上回來 焊lone面包遊北海道的繪本不見了
估不到是牛高馬大堂堂一個男導演偷了

郎哥送上一桶朱古力餅
三個小時後彈過來
問我吃了沒有 (我心想: 你想拿回嗎?!)
你病不要吃 (你發現你這樣會引誘我吃了!)
過兩天才吃
然後用太極功駕霧般飄走

karencho在飲水機遇見我
說 你今日個樣真係有點衰
我未反應到前
遠方傳來振昌的叫聲
她廿幾年前開始已經是這個樣了

說完些假欺負
多謝一下那些真關心

有人特意落街買藥
還有壽星仔特意打來問候
還有老一輩 (陳曼儀竟然被擺到球叔的category) 送上板藍根
雖然令我想起沙士
但我也是吞了

同場加映 - 病到曚下曚下 西蒙波娃 vs 斯琴高娃
李: 我剛看完一篇女性主義的文章,幾好看的,我想你會很喜歡
林: 是嗎,為什麼? 我不是特別好女性主義。
李: 有點像《戀人絮語》,但是是女人版。因為係西蒙波娃寫的,好勁架... (下刪數十字的解說)
林: .....(病到呆呆,還要被男朋友轟炸)
李: 其實都係一般女性主義的論調,但寫得很好看.... (繼續刪去幾十字)
林: (突然) 做《大宅門》o個個女人叫咩名?
李: (完全不想回答)
林: 難怪,她們兩個也頗相似呀

9.24.2006

關於我的二三事(三)

話左二三事就係二三事
唔會呃你
今天係寫埋o個二點五事
寫三篇完全講自己避免太自我澎脹

所以今次講我間房
睡房是自閉小天地
推開貼著「Berlin Hauptstadt der DDR」的木門
便會看見黃黃的牆紙和一堆不太相襯的posters
Posters什麼也有
明哥啦,電影啦,相展宣傳啦,多媒體劇啦,Flyers啦,柏林圍牆啦 (呵, 還有未撕下前男友畫的畫)
我是亂用blue tac草草的把它們釘著
那是距離紙邊0.45--0.5厘米的位置
所以紙角都是散飄飄的
有時候開了風扇 靜靜坐著
它們的紙角會隨著同一個方向的飄
好像電影裡慰藉孤獨人的畫面
然後它們又會發出聲音
想掙脫飛翔的聲音

幾好feel呵?

前陣子換了窗簾
自己揀色 (上次爸爸選的好像太婆年代的地毯顏色, 唔係想hurt佢, 但真係令我個人心境都老左幾十年)
選了完全不match廚的天藍色
結果上了後, 媽媽第一句:「你真係覺得ok呀?」
妹妹說: 「我覺得好childish囉!」
一大塊純藍 襯在啡間的牆紙上
真有點怪
但我很喜歡呀
因為 拉下窗簾的時候
反而好像打破了窗框見到好大好大片藍天

我計劃拉下我所有的海報
只放一張中文大學的鳥瞰圖在床邊
那就好像是床旁有口窗
一早起來我可以看到中大山城在窗外

這樣 我一房也是窗了
三個窗日日都有藍天

ps 前幾日大風 藍天窗簾被擊落尖尖的窗花 穿了兩個洞 一小一大 我想 這也不錯 倒像真的大氣層 媽媽說 快快補了它 我說 你用少點噴髮膠 開少點冷氣就好

9.21.2006

關於我的二三事(二)

誰也有這經驗
發夢
故事開始時
一切還像看電影一樣
一半是自覺到本身是旁觀角色
一半是對事情發展的零控制
熟口熟面的劇情卻在某一刻開始變化
無聲無色間我忽然變了其中一個角色
驚怕間 還是挑戰這個重覆過很多次的故事
我嘗試改劇本
希望事情會有更多變化
大概在一發不可收拾前
我都會醒過來

自己的夢
常常都有幾個相同的故事
耐不耐出現一次

在現實裡
自己也是跳躍於投入和抽離間
像一個個Orientation Camp
昨天還是吶喊的一員
今天路過dem beat的師弟師妹
竟然冷眼旁觀 怪其嘈吵
今晚理智地和愛人玩個愛情遊戲
明晚卻摟著同一個他哭出真眼�
人家說
做記者一定要懂得旁觀 也要懂得身受
看來我這方面會很稱職
只是面對自己的事
在抽離和投入間的罅隙
總會有點迷惘和失落
因為 好像又入錯模式了....
如對著銀行櫃台職員 用感情演繹
如對著拍拖戀事 用理性經驗

人生不像小說
不可以好看就算
對每一件事和每一個角色
都應該負責任
小心選好 應該投入還是抽離

9.18.2006

關於我的二三事 (一)

那個常常匿名的朋友說
總之你要弄清楚你自己的規則
然後要對方明白你的規則
就不算自私
我說, 你這是鼓勵我的自我中心!
他說, 就是因為你自我中心, 才會覺得我這言論是鼓勵你自我中心
你只要不是強迫別人用你的規則作為自己的原則, 就非自我中心

強迫?

前幾天和茉莉去吃越南菜
晚上肚痛劇不可當
翌日打了電話問她有沒有事
完全無
雖然是出於關心
但壓根底可能是希望她也有肚瀉
然後將整件事合理化
甚至可以一起告那間食店
「係咪唔關lunch事呀」
「我之後都冇食野!」
茉莉無奈的收了線

我知道我是這樣的
硬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定律
加到別人身上
內外規條也要別人和自己一樣
(內即自己發展的一套, 外即影響自己的一套)
我會努力做一個不強迫人的人--無意中的強迫也不可以

言之鑿鑿, 痛定思過
但最終這也只是另一篇關於肚痛的entry

9.13.2006

Tribute to Paul Yeung

07/09/2006 黃凱芹@文化中心
這就是傳聞中,影portrait時,捕捉到他眼眸反光的角度。

1. Yeah 幾多分, Mr. Paul? 是我擺我攝的獨家照, 哈哈
2. 那時學完photojourn的感想, 有提過眼睛發光的啟示 http://lamlunc.blogspot.com/2006/01/blog-post_05.html

9.11.2006

究竟世上有沒有愛情呢?

1. Mary Kay Letourneau

一個已婚並育有4個小孩的中學老師,和一個13歲的男孩被發現在車上進行性行為。她被判6個月監禁,同時生了和這個男孩的骨肉。放監後再次違反禁制令,繼續和男孩相見並發生性行為。法庭判她監禁七年半。其間再誕下和男孩的第二胎。2004年出獄後三天,21歲的男孩申請撤銷「禁制兩人相見」的指令,2005年他們結婚。

2. Natascha Kampusch

10歲時被一個30幾歲男人擄走,八年來一直在他的控制裡成長,沒有和其他人有接觸。18歲逃了出來,男人跳火車自殺。女孩在給傳媒的信中提到會 "mourn for him'',警察也說當她知道男人死了,哭得相當厲害。 專家說懷疑她有嚴重 Stockholm Syndrome,會同情脅持自己的人。心理學家說: he is a father, a friend and possibly a lover.

*****

Mary會答,他是我的soulmate,我可以為他坐七年監,想盡辦法寄信給他,我現在很幸福,婚後我們和兩個女兒,也很幸福。這是我一直寄盼的生活。愛情就是這樣了,從他13歲的時候,或者我13歲的時候,我已知道,愛情應該是這樣。

Natascha會答,他是我八年來的唯一一個親人,你別理我們有沒有做愛,但除了憎恨他,我對他的感情也有愛。我成長期間只有他可以愛,他軟弱,他殘忍,但他也是和我一起生活,一起佈置我的房間,一起慶祝聖誕,一起吃早餐談新聞,一起做家頭細務。他是我生命中的一大部份。

這樣去想像他們的答案,是很不道德的。但我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答,我更是完全不懂回答。

9.07.2006

別的地方

無論另一個地方, 非家的地方是多麼壞
我也想去看看
或許它的政府和我們這個同樣白痴
掃絕小販拆掉古跡
或許它的污染和我們的同樣嚴重
肺喘氣鼻痕癢兼伸手不見五指
也值得一看
因為那兒畢竟是一個陌生的地方
有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生活
一個地方積存下來的文化和模式
永不會像爛番茄電視劇般無一可取

那就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的想法
(別認為這句句子古怪, 原來真的有不少人討厭旅行)
宏觀身邊喜歡旅行的人
都是貪新鮮的人
陌生的地方
如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
非常吸引
只是當中有人還會對自己的家忠心
有些人 則可以流浪三十幾年也不惦念故鄉
(突然想起《春光乍泄》的張震)

我是那一類? 唔話你聽
下次 不如談談愛情
陌生的愛情 最窩心

9.06.2006

發夢

早前發了兩個惡夢:
一是要捕捉兩隻核突大舊cockcroach夢
二是發夢中夢---起床發現睡房有兩個冷氣機 (好詭異, 因為好真!)
前晚終於發個正常少少的
夢見在溫哥華的家
後園生了很多花很多樹
隔鄰還變了迪士尼的高塔
最棒的地方是, 我後院外便是欣澳線 (完全錯置, 勁唔勁先?)
不過重點是它是一列火車
有一條條厚木鋪成的路軌
行車時還會發出隆隆的聲音
我打開窗門
就會看見乘客愉快的模樣
米奇和唐老鴨和那差點消失的布魯圖
還會定時在高塔上和乘客 hi hi
我心想Richmond (我住的地方)
發展成這樣也不錯

醒來後
有點失落
於是我開了收音機
轉了過AM頻道
聽著英文歌英文節目
呆了很久
很掛念溫哥華

掛念歸掛念
我依然堅持
有錢都只會去別的地方
不會回去了
可能 就是因為這樣
令我更加掛念
也或許 我只是掛念以前那兒的生活
而非那個地方

下次就談談別的地方吧

9.03.2006

先地飲新地

Octupus Gathering 加慶Cindy's birthday
難得六個聚首一堂
拿著Jolly Shandy碰樽那一刻
其實我有點感動
七年來, 我們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試佳餚 (豬...)
耐不耐到宿舍或屋企人去了旅行的家 (我..) 過夜
瑪利諾校院櫻花下 (還是宮粉洋蹄甲?) 相識
今年我生日,個個都算投身社會了
中六那年,我記得大家在七仔買了幾枝Diamond Black在海傍扮野
今年就真正有人著住OL衫,有人講緊自己二萬三人工
這幾瓶新地很實在
別說這個很意識形態
但酒樽令人有「大個」的感覺

其實叫新地都係因為熱氣
東寶鑊氣好

因為有人做Fashion & beauty記者
所以又傾起護膚品
個個講品牌名都捲舌翁鼻
咩事?
見我一臉無知, 有人覆述sales的說話
而家唔護膚, 25歲後就會後悔啦
令小妹都不其然擔心起來
但第二下就即刻諗
25歲後後悔的事情
又豈止這一樣